債券 ETF 為什麼無法拿回「到期本金」?-債務整合代償,台中合法立案融資上順
我想要打敗定存…
而且風險小一點更好!
公債是由政府所發行,因此被視為風險相對較小的收益工具,也是國際熱錢常見的避險去處,因此在每次崩盤危機,資金都會轉移到美國公債。
許多人對公債的想法是,每年固定收利息,等到期日贖回票面金額,因此只要買入的價格夠好,是一個非常好「打敗定存」的選擇,但可惜美國公債外國人只能透過仲介詢價買賣;因此投資人包括我,就會把目光轉到近來很熱的公債ETF,但研究過後卻發現,原來兩者有1個關鍵南轅北轍的差異…
與直接投資公債的差異…
關鍵差異:債券ETF沒有到期日
以 20 年以上公債ETF為例,當到期日小於 20 年,就會被賣出,目的是為了要維持固定的「持有期間」,以追蹤特定指數。因此債券ETF並沒有到期日,因此產生了「不確定性」的風險,不像單純持有公債,你可以確定到期後有面值可以拿,因此你並不需太擔心市價波動。但投資人萬一有天要賣出ETF時,就是用當時的市價賣出,但問題是未來的市價並不可預測。
下圖是從美國聯準會呈現的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,大家要先有債券利率越低,債券價格越高概念,可以看到從1980年代的15%高利率年代(也就傳說是我父母那代定存就有雙位數利率的年代),到近幾年2%左右震盪的情況,過去30多年債券價格呈現一路向上趨勢,但未來並不可預測!
債券ETF:歷史分散風險的效果
下圖資料來源為紐約大學統計數據,顯示了近兩次崩盤,公債對於股市損失具有平衡的效果。確實債券 ETF 因為無到期日的特性,讓投資人必須承受一定的賣出市價波動風險,但對於以整體財務規劃為主的投資人來說,股債配置是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。
另外,還有一種債券投資工具,叫「目標到期型」基金,它的概念是持有特定債券至到期日,但因為是開放式基金,因此多會收取較高管理費。
假設情境:當債券殖利率急升3%
以下是我假設的情境,當債券殖利率突然出現急升,從 2% 至 5%,則回推的現值試算出來則是虧損 23%;而假設買賣的期間經過十年,這中間你每年獲得的債券複利報酬率為 2%,則這期間的複利報酬率為 21%,只剛好彌補市價賣出的虧損。
投資的第一要務是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,並了解自己是否需要承受債券ETF的波動風險,來換取資產配置的避險。